鮮味蜆蛤您........認識我嗎?!知道我叫啥名字?我哪一類的蜆(蛤)呢?噓~~~....偷偷告訴你,我是生長在.....海裡的喲!(謝謝格友imei 、"憲哥" 留言得知,這叫「赤嘴」,在中部沿海很多喲!還有在鹿港的市集也很常見)我的主人,把我送到梅子家。梅子好喜歡我喔!替我拍了張"定裝照"~~然我長的又肥又大,但是食相十足,挺吸引人喲~~通常炒蜆(蛤)仔,印象中都是.....油熱了、爆香然後蔥、薑、蒜、辣椒、醬油、酒......大火炒,然後灑它一大把九層塔,一大堆醬料黏了我滿身炒出來後,大家是衝著醬料香氣逼人,還是我"秀色可餐"?!當然我並不反對,只是我更喜歡,人人發現我的鮮甜味兒~~ 梅子,簡單準備了一點薑絲、蒜末、迷迭香、百里香~~冷鍋時把我擺放在鍋中....放進簡單的配料....加上一匙橄欖油~~~ 開中火,蓋鍋蓋,完全沒油煙~~~約莫2分鐘後,聽到我的開口笑聲音~~~原汁原味都跑出來了~~~不用任何調味ㄛ~~~ 鮮甜自然的蜆(蛤)~~~~您一定要嚐嚐~~~我....姿色迷人~~~真正的主角,沒有那些喧賓奪主的醬料,您會發現我的特點... 紅肉的蜆(蛤),清爽秀麗、好看又好吃!~~~ 自然就是美~~~~還有比我更美的蜆(蛤)嗎?.... 後記:俗稱「赤嘴仔」生長在臺灣西部沿海沙灘棲息潮澗帶赤嘴仔是野生的,所以得來不易等海浪退潮後到海灘挖尋為了要保鮮「赤嘴仔」隨時要放冰塊保持低溫赤嘴仔在夏、秋季節,肉質是最肥碩過了這個季節肉質就較差用來煮湯味道鮮美,不亞於文蛤大甲鎮建興里海域有數公頃佈滿草卵石成為「赤嘴仔」又稱(國聖蛤)棲地牠體積不大、殼子薄,但肉卻與殼體同大吃起來味道鮮美尤其蛤湯合飯食用更合口味每有遊客到大甲餐廳就會訂這道菜,品嚐過後都讚不絕口大甲鎮建興里一帶居民視該棲地為主要生活場所老一輩或婦女每天在每兩個退潮時做六個多小時的攪檢赤嘴仔賺錢平均可攪到3到6斤,奇怪的是同一地點的赤嘴仔卻檢不完居民表示,赤嘴仔篩檢後一台斤可賣250元,未篩檢大小通要則一斤150元。居民說,大陸曾經大量運來赤嘴仔意圖魚目混珠打擊本土赤嘴仔可是其殼厚、肉小,吃起來沒有本土蛤的甜美味道由於物稀為貴,赤嘴仔棲場內每天的收成都有大廳餐到場搶購,導致市面上很難見到可說一斤難求,其名也逐漸受到淡忘。